2017-04-28
文 | 宇多田、梁风
昨天4月27日,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盛会,由长城会主办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lobal Mobile Internet Conference 简称GMIC),已成长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辐射并连结东西半球的移动互联网商务平台。
今年的GMIC,无疑霍金是最大的亮点。
霍金在今天中国举办的GMIC科技大会上,通过视频为中国观众解答了几乎所有关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疑虑。
与以往总是强调“人工智能具有潜在威胁”不太一样,霍金这次明确地告诉我们,人脑与机脑没有本质区别,机脑有灵魂那完全是人类虚构的童话故事。
而与此同时,创造智能,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
“我内心秉持乐观态度,也许借助这项新技术革命的工具,我们将可以削减工业化对自然界造成的伤害。”
但是,人工智能无论如何了不起,都必须遵守一条规则:按照人类的意志去工作。
当然,很多人担忧的,是类似于《西部世界》那样的“人工智能系统时空的潜在风险”,虽然霍金没有阐释具体的解决方法,但却强调我们必须要找到“掌控风险的工具”。
然而在最后,霍金话锋一转,对科学家乃至整个人类提出了严正警告:
“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避免危险。”
因此,科学家与企业家需要正视自己在技术研发及创新中的位置,极力去避免人工智能不可控的崛起。
中国科技大咖、科学家、投资家和网友也向霍金提出了以下问题: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
互联网巨头拥有巨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会给他们各种以用户隐私和利益换取暴利的机会。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他们是无法自律的。而且,这种行为也会导致小公司和创业者更难创新。您常谈到如何约束人工智能,但更难的是如何约束人本身。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约束这些巨头?
霍金:据我了解,许多公司仅将这些数据用于统计分析,但任何涉及到私人信息的使用都应该被禁止。会有助于隐私保护的是,如果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均通过基于量子技术加密,这样互联网公司在一定时间内便无法破解。但安全服务会反对这个做法。
猎豹移动CEO傅盛:“灵魂会不会是量子的一种存在形态?或者是高维空间里的另一个表现?”
霍金:我认为近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比如电脑在国际象棋和围棋的比赛中战胜人脑,都显示出人脑和电脑并没有本质差别。这点上我和我的同事罗杰·彭罗斯正好相反。会有人认为电脑有灵魂吗?对我而言,灵魂这个说法是一个基督教的概念,它和来世联系在一起。我认为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百度总裁张亚勤:“人类观察和抽象世界的方式不断演进,从早期的观察和估算,到牛顿定律和爱因斯坦方程式, 到今天数据驱动的计算和人工智能,下一个是什么?”
霍金:我们需要一个新的量子理论,将重力和其他自然界的其它力量整合在一起。许多人声称这是弦理论,但我对此表示怀疑,目前唯一的推测是,时空有十个维度。
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张首晟:“如果让你告诉外星人我们人类取得的最高成就,写在一张明信片的背面,您会写什么?”
霍金:告诉外星人关于美,或者任何可能代表最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形式都是无益的,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我会告诉他们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和费马大定理。这才是外星人能够理解的事情。
微博用户:“您认为一个人一生中最应当做的一件事和最不应当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霍金: 我们绝不应当放弃,我们都应当尽可能多的去理解(这个世界)。
微博用户:“人类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与运动。从石器、蒸汽、电气……您认为下一次的革命会是由什么驱动的?”
霍金:(我认为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科技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未来几十年里,它会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方面,为我们提供智能地支持和建议,在医疗、工作、教育和科技等众多领域。但是我们必须要确保是我们来掌控人工智能,而非它(掌控)我们。
音乐人、投资者胡海泉:“如果星际移民技术的成熟窗口期迟到,有没有完全解决不了的内发灾难导致人类灭绝?抛开陨星撞地球这样的外来灾难。”
霍金:是的。人口过剩、疾病、战争、饥荒、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匮乏, 人类有能力解决这些危机。但很可惜,这些危机还严重威胁着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存,这些危机都是可以解决的,但目前还没有。
李开复:我们应该以珍惜国宝的态度支持顶尖的科学家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
霍金教授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我认为人类有像霍金教授这样有远见的科学家,帮助我们的顶尖天才和世界最重要的政治家来帮我们策划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他提出的“超级智能”和“未来人工智能”碾压人类和要避免这个状况,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一个可根据今天科学推测出的必然结果。当然非必然事件不代表我们不要关注它,还是要有聪明的人来想它,但我认为人工智能对于今天在座每一位最重要的意义应该是下面四件事情:
第一,人工智能将创造巨大财富,让人类第一次有机会脱离贫困。
第二,我们要担心今天手中拥有巨大人工智能力量和数据的公司,他们用数据来作恶。
第三,看到人工智能将要取代50%人的工作(在未来10—15年之间),这些人怎么办,还有更重要的是教育怎么办。
第四,科学家尤其是人工智能科学家有什么使命有什么机会?是不是都要出来创业还是跟着霍金一起去寻找人类的未来。
今天,科学创业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机,可以看到除了今天谈的人工智能之外,在区块链、生命科学、高能电视、细胞扩增、基因编程,几乎每个领域都是创业的机会,我在这里绝对没有打压科学家参与创业的意思,只是参加创业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过去那么多科学家包括自己碰到的死穴怎么去避免。但看到更多的是教授恪守他的岗位,美国谷歌就是典型例子,斯坦福和谷歌两个创始人的教授,没有参与,但技术授权有3.4亿美金,这是一个模式。
谈到AI创业,为什么AI需要AI科学家?每一个时代的科学公司都有做这样的创业,互联网时代注定是被海龟创业,因为海龟在国外看到了互联网的崛起带到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注定是产品经理的创业,因为这个时代需要快速迭代产品,因此使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用户和市场的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人工智能时代来到了,最核心的、最需要的一定是AI科学家,因为今天AI技术还没有进入主流,AI平台还没有产生,因此AI应用还不能井喷,只有少数手中掌握着如何把AI应用起来的科学家能够创业。AI在这个阶段是单领域大数据驱动的引擎,可以把它认为是一个黑核,可以进入各种领域。
AI扩张一定会经过下面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把已有的大数据用起来,BAT在用,今日头条、快手、滴滴、美团都在用。
第二个阶段是把没有的数据收集、上传起来,用各种摄像头把人脸收集起来,收集了500亿张人脸,所以随时识别300万张人脸,这不是一个人类的功能,而是超人类的功能。
第三个是无人驾驶的机器人时代的来临,从工业走向商业走向家用机器人,从2到3、4(自动驾驶级别),走向全方位的无人驾驶。
作为社会,必须做很多事情让教授既能得到利益,也能得到名声,还能够做有趣的创业。在报酬方面,让整个研究界提高科学家的报酬。在生育和大奖方面,比如图灵奖和科学奖都是很好的支持。资源方面应该给更多的数据,不仅让BAT有最大的数据,教授也有最大的数据。时间上要思考怎么解决不浪费时间的问题。中国要好好思考,怎么样把土壤做得让创业者能做他们擅长的事,让科学家做他们擅长的事,让两者有机结合,而不要强逼每个科学家都一定要出去创业。
所以结论是,科学家挺苦逼的,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以珍惜国宝的态度支持顶尖的科学家。
张宏江:AI给了中国引领世界的机会,包括在技术层面
张宏江,金山软件前任CEO
张宏江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在应用和市场方面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而人工智能浪潮则带来了更多的可能,除了应用和市场方面,这一次中国有望在技术上也引领世界。
要做到这一点,有赖于大数据和足够的人才储备。
“我们过去五年已经看到,在移动这个领域,中国的应用导向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引领了世界潮流,我相信在AI这个新的领域,中国如果抓住这个机会,依然可以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引领世界潮流。而且这次跟移动互联网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这次可能我们在技术上也能引领世界潮流,也能抓住这个机会,因为我们人才储备相当丰厚了,这是我为什么对中国在AI这个浪潮中如此有信心的一个根本原因。”
中、美、以色列三国高科技发展的对比
张宏江作为AI方面的世界级专家,完成了科学家、管理者、企业家的转型。对中国、美国的AI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日前,他又去了以色列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游学。
在接受专访时,张博士分享了他对三国在科技方面的见解。
在发展AI方面,他认为,中美两国拥有一些相似的优势。
首先,两国都有很多的互联网公司,都有非常多的高质量大数据。其次,两国拥有大量的人工智能人才。美国在人才上的优势是毫无疑问的,高科技人才层次很高。与其他各国相比,美国还有一个优势,他们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这些人很饥渴,渴望发挥才能,同时美国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发挥空间。
张宏江认为,以色列在高科技以及高科技创业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以色列的教育非常好,这让他们拥有了一大批科学家。以色列科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人不光在技术领域有着非常深厚的研究,对于技术发展前景、商业价值也有十分敏锐的嗅觉。他们可以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让他们能做出一系列成功的创业公司。
其他很多地方,也有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但他们对这些技术怎么应用,有什么样的商业前景没有感觉。在以色列,你可以看到很多科学家在大学教学,出去几年做了一家创业公司,卖了之后又回到大学教书。或者,学生出去创业,他们在大学里也给这些学生提供很多的支持。
“过去二十年,我们的互联网发展还是以商业应用为导向,在技术这块相对薄弱,当然现在情况越来越好,AI是我们的一个突破口,我希望越来越多地看到像以色列这样的公司。”
张宏江博士表示,在投资上肯定是有一些泡沫。一方面是有些创业公司未必靠谱,更多的是,一些公司估值太高。这些泡沫会通过一个一个行业来戳破,包括机器人、自动驾驶、识别等等。不过,这些泡沫被戳破并不是因为技术不行,问题主要在于估值太高。
不过,张宏江博士认为,总体来说,泡沫未必是件坏事。
任何一项技术开始兴起、成为主流的时候,一定会有泡沫。这种泡沫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大家都想冲进去,但又不确定它会带来什么。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的贪婪,投资者贪婪,创业者也贪婪。而泡沫戳破以后会唤醒人,让资本和创业趋于理性。
其次,就像互联网泡沫一样,虽然很多人浪费了很多钱,但是互联网整体上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对人类整体的回报一定是正面的。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因此,从宏观上不必担心泡沫的存在。